——省政协委员,民盟广东省委员会代表,中山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主任汪华侨,民盟
重点二:乡村振兴
——省政协委员,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常委,肇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宣群,教育界
“结合广东省逐步推进的居民电子健康码建设工作,探索推动大湾区健康信息编码标准化,实现医疗健康数据实时上传。”
毕亚林表示,可引导成立民宿协会,助力乡村振兴。
——省政协委员,致公党华南师范大学总支部主委,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教授铁绍龙,侨联
——省政协委员,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,黄小彪,致公党
——省政协委员,民革中央委员、民革广东省委会秘书长董桂英,民革
——列席会议的海外华侨华人代表,致公党中央委员,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孙大文
“世界正进入高科技产业时代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量子通讯、5G网络、区块链、氢能源等迅猛发展。”
陈宣群表示,建议优化粤港澳三地资源环境数据整合、环境质量监测预警,进一步强化河长制,鼓励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,广泛发动民间环保组织。
董桂英表示,建议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,激发乡村振兴“头雁效应”。
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核心是“治”和“理”,不是工程施工。
——省政协委员,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,深圳市卫计委副主任常巨平,农工党
董美玲代表广东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发言,她表示,建议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层次投入体系,持续加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,健全稳定投入机制。完善选题机制与评价体系,营造有利于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生态环境。加大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、高端装备等的投入,通过平台建设集聚高端人才。
——省政协委员,广州市黄埔区工商联副主席,华德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李志明,科协
重点一:粤港澳大湾区
——省政协委员,广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秘书长毕亚林,无党派
铁绍龙还建议,利用科技专项资金扶持政策,重点考量扶持梯次利用、再生利用等技术创新进步。
陆海建议,统筹推进大湾区发展,创新海洋金融产品,积极发展海洋产业的金融服务。大湾区可通过“港口群 产业群 城市群”的叠加效应,带来经济、人口、科技、产业等领域聚集,推动湾区经济快速发展。
姚建明表示,根据“一核一带一区”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,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,正是构建沿海经济带和北部山区生态功能区相互依托、区域平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。
南方网讯 (全媒体记者/朱晓枫 胡良光 黄锦辉 马立敏 摄影/张梓望)粤港澳磁悬浮列车、滨海旅游公路、民宿协会、职业农民职称评定、疫苗产业基地……1月27日上午,20位省政协委员和3位列席代表在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登台发言。
孙大文表示,农业科技高度决定了农业产业精度,广东应因地制宜,确立发展以科技为先导的农业体系。农业科技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, 与农业科学、计算机、机械工程、统计学等都有着密切联系。要组建多学科协同创新平台,形成“众星拱月”的学科布局。
——省政协委员,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、广州市委会主委,广州市政协副主席,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姚建明,民建
——省政协委员,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董美玲,科协
——省政协委员,民进广东省委会秘书长王福,民进
——省政协委员,深圳金雅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,深圳市青年商会会长黄仕坤,经济界
黄小彪表示,万山群岛地处珠江入海口,东邻香港,西接澳门,拥有大小岛屿106个。他建议,在万山群岛共建“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”。
——省政协委员,太平绅士,香港志愿者协会主席陆海,特邀
他建议,深化协同建设机制,建立广东与湖南、江西的跨省城市间联席会议制度,完善省际会商机制,协调解决保护区建设合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,健全横向生态补偿体制,加大产业扶持力度。
大湾区是这次大会发言的“热词”。与会代表在医疗、教育、交通等领域,都带来了许多“接地气”的建议。
常巨平表示,可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金,针对重大创新项目尤其是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扶持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“广州—深圳—香港—澳门”创新走廊。
重点四:生态文明
汪华侨提出,希望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传染性疾病一体化防控体系。
“保护好正在规划、建设及建成运营的大南岭、大丹霞、大珠玑等重大项目,给韶连高速、始阳高速、西京古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和全域旅游留出绿色通道。”
铁绍龙建议尽快建立健全广东省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。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拆解结构设计、梯级利用流程管理、无害化处置等规范性文件,针对回收服务网点建设、集中贮存、收集、包装、运输以及定点拆解等方面,出台系列管理办法和监管方式,同时搭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,保障市场质量体系完善。
其中,既有“高大上”的区域发展展望,也有“接地气”的民生热点关注。他们的发言有哪些干货?给你划重点!
她同时倡导举办“粤港澳环境保护产业博览会”,即“环博会”,每年举办一届,推动三地环保技术交流和产业化。
——省政协委员,中山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梁琦,教育界